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当前位置:首页 >> 外国人在上海 >> 正文

“与中国游客产生共鸣”——专访上海迪士尼总经理郭伟诚

2017年10月10日 15:34
来源:上观新闻  
 

WDCM上传图片

    郭伟诚(Philippe Gas)迄今还记得1992年巴黎迪士尼开园时的场景:那时他还是个普通的演职人员,借此圆了儿时的唐老鸭梦想。22年后,这位法国人来到上海担任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总经理。

    如今3年过去了,郭伟诚经历了筹备期、试运营、开幕直到现在运营一年多。回顾这几年走过的路,郭伟诚很是感概,“迪士尼项目是我们和中方伙伴相互借鉴、通力合作的成果,而我们也希望在乐园中与中国游客产生共鸣。”

WDCM上传图片

    上观记者:你在上海迪士尼工作期间,哪个时刻让你印象最深?

    郭伟诚:那一定是去年6月16日的迪士尼开园日,不仅因为我们举办了三天的开幕典礼,也不只是受到了游客的好评,而是因为在这之前,这块地方只是我们演职人员的“秘密花园”,在那之后这里不仅属于我们,更属于广大游客。这是一种特别的感受,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到18岁成人独立,你会感到非常欣喜。

    这是我第二次经历这样的感受。小时候,我的爷爷常带我去看迪士尼动画片,25年前作为巴黎迪士尼乐园的演职人员,我参与了开园筹备工作。20多年过去了,但上海迪士尼开园时的感觉与我年轻时一摸一样。

WDCM上传图片

    上观记者:你如何与中国员工交流合作?

    郭伟诚:我们这支团队平均年龄23岁,中国年轻人很爱这份工作。作为管理层,我们几乎不需要考虑如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我希望帮助我的团队了解品牌的内涵、故事与理念,与他们分享我们的职业生涯与规划。我会每个月举办两次共享咖啡活动。在乐园中找个地方,把演职人员请过来,与他们随心所欲地聊天。他们可以问我任何问题,我都愿意回答。我觉得,打造演职人员的归属感与集体感非常重要。此外,我还在努力学中文,我的办公桌上有两本厚厚的中文书。

WDCM上传图片

    上观记者:如何实现迪士尼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

    郭伟诚:以迪士尼的现场娱乐演出为例,对于我们来说,制作演出不是难事,难的是要与中国游客产生共鸣。我在巴黎迪士尼工作的时候,当时所有台词与剧本都是以英语创作的,之后翻译成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这样会流失掉一些灵感与幽默,因为一些美国人能懂的幽默法国人不懂。

    在上海,所有演出的原创剧本都以中文创作,保证直接能与中国观众发生“化学反应”。我们会跟中国艺术家合作,将原汁原味的迪士尼故事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相结合。比如说“人猿泰山:丛林的呼唤”节目,编导是一位武汉导演,表演者是武汉杂技团演员。将传统艺术与迪士尼内容相结合,这在其他迪士尼乐园没有过,上海是首家。

WDCM上传图片

    上观记者:迪士尼项目是中美合作项目,你怎么评价与中方的配合过程?

    郭伟诚:这是我们和中方伙伴相互借鉴、通力合作的成果。我刚来上海的时候,迪士尼对整个中国市场并不完全了解。我的优先目标是与申迪集团、上海有关部门建立一个互信关系,从中方伙伴处获得他们的经验、指导与反馈,帮助我们如何去正确思考。这也是我们合作伙伴关系如此高效的原因,我们之间有互相借鉴、互相信任、互相扶持的机制。

    在进入新的市场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第一步要迈对,因为第一步错了的话,要花很多年才能更正。因此,我们必须依赖中方合作伙伴的经验,依赖他们对这个市场的认知,依赖他们的指导与建议。我们双方达成了平衡,因为我们知道,离开了任何一方,对方都不能成功。

WDCM上传图片

    上观记者:工作之余,你会在上海走走看看吗?

    郭伟诚:我喜欢在老卢湾区和徐汇区一带漫步,那里有浓郁的法式风情。有时间我还会去外滩走走,那里充满着历史底蕴。我还喜欢东方明珠,就像悉尼歌剧院和巴黎埃菲尔铁塔一样,看到东方明珠就让我清晰意识到我在上海。此外,我爱打网球与骑自行车,我热爱探索生命中的每一种可能,这使我学东西的速度也会加快,而来上海工作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