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当前位置:首页 >> 外国人在上海 >>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40人】一位耄耋华裔艺术家亲历的中国对外开放

2018年7月17日 09:54
来源:东方网  
 

WDCM上传图片

    编者按: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大潮激荡,中国人民书写了发展的壮丽史诗。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传奇成就,开放是前提条件,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40年间,一大批国际友人与这座城市一起见证了中国打开国门的艰辛历程。即日起,东方网和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推出“改革开放40周年40人”系列报道,40位见证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外籍友人将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回顾改革开放初期改革者们的创新与激情、责任与担当,分享他们眼中的40年中国奇迹,对于未来共赢发展的期许。

   

 

 

    身披中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白玉兰戏剧奖海外第一人、奥斯卡终生评委等多项光环,如今已是满头银发、91岁高龄的美籍华裔表演艺术家卢燕让人印象深刻的依然是她华贵的气质和谦和的态度。这位在太平洋彼岸生活了70年的耄耋老人亲历了中国文化的对外开放。

WDCM上传图片

图片说明:美籍华裔表演艺术家卢燕接受东方网专访

    六十余载艺术芳华 一切总要“做到家”

    深受其义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教诲,这位艺术界的前辈始终将“表演到家”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在6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曾三次荣获台湾金马奖,身兼演员、导演、制片人等多项职务。这一次,她又踏上故土,回到上海参加《如梦之梦》话剧演出,只为“做得更好”。

WDCM上传图片

图片说明:91岁的卢燕在话剧《如梦之梦》中扮演老年顾香兰

    她谦逊地告诉我们,虽然2005年就在台湾参演这部话剧,但“觉得第一次没有做到最好,这次有机会让我重新再演一遍,有机会进步觉得非常开心”。

    在漫长的演艺生涯中,卢燕将多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如《拾玉镯》《桃花扇》《武家坡》等介绍到了西方世界,同时也将各个时期极具西方特色又符合东方审美的高雅艺术和流行文化作品带到了中国。然而说起这些成绩,老前辈一直面带微笑,毫不张扬。她介绍自己翻译美国著名戏剧剧本的初衷:“改革开放初期只有少量作品被翻译,许多美国现代的作品中国人都不知道。那时候我就觉得我有责任来介绍下美国的情况,所以我翻译了美国剧本,其中一部叫《洋麻将》,那时的演出反响不是很大,因为这部戏剧是关于老年人生活的。”

WDCM上传图片

图片说明:美籍华裔表演艺术家卢燕青年时期照片

    正是通过这些海外文艺作品,中国观众对外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回来时很多人对我说,你看外国老人的生活多舒服,房子大花园也大,住得好吃得好,而我们挤在一起住。但我觉得大家住在一起虽然有点拥挤,但是有家庭的温暖。美国的老人是很孤独的,没有人照顾,因为儿女在外。但是近些年,中国老人的情况和这部戏里描述的很接近了,因为儿女都在外发展,也不太管老人了,即使管也是经济方面,在精神方面不像从前一家人住在一起,充满温暖。”她用一口地道的上海话滔滔不绝地聊着,眼神里满是感慨。

    跨越两个国家 见证开放变化

    说起如今的上海相比之前她生活在这里时的变化,这位优雅的艺术家老人眼里透露出由衷的喜悦。“我第一次回来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提出开发浦东让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去浦东坐车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而现在浦东非常发达,有许多高楼大厦,像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WDCM上传图片

图片说明:美籍华裔表演艺术家卢燕出演戏剧剧照

    更让她欣慰的是,现在中国许多剧场都在演出本土以及美国、俄罗斯等国的翻译作品,话剧观众很多。她称赞中国戏剧的优势说:“美国现在可以引进中国的不同作品,我们有许多传统戏剧是他们没有的。外国人可能只会唱或者跳,不像我们传统戏剧演员,会唱会跳还会演。所以我觉得这点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除了戏剧,在影视方面卢燕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搭建桥梁。她致力于通过纪录片来改变西方镜头下的中国人的形象。1983年至1984年间她曾带领一支由中日两国队员组成的摄影队多次深入西藏腹地,拍摄介绍西藏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的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希望传递一种天地间的大美、人性的纯真、信仰的虔诚。“我觉得这是东西方互通的地方,能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并认同。”

WDCM上传图片

图片说明:卢燕寄语中国改革开放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走出去,她有着殷切的期望,“西方人对中国文化都很感兴趣,因为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如果有中国企业家在美国购买剧院,中国的黄梅戏、京剧、芭蕾和歌剧就可以随时上演,不用听对方的档期安排”。至于当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被更多人了解,卢燕认为,“现在交通发达,网络也普及,外国人对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的剧本,让他们了解到中国的真实情况”。